在西安工作的小魏準備捐獻自己的骨髓,seo誰知血站和骨髓庫均表示,今年採集骨髓的任務已經完成,要捐獻只能等到明年3月,小魏不明白:“怎麼捐獻骨髓還有任務?”(11月17日《華商報》)
  不久前,媒體還曾經報道了另外一件事,武漢病危小伙欲捐獻遺體,而紅十字會回應不提供“上門登記”的服務。對此,有專家評論指出,“特事要特辦,我們不能一刀切,我們要人性化操作。在規程上,我們要完善遺體捐獻的每一個流程和細節,這個基本原則就是實現捐獻者偉大的願望,給捐獻者提供最大的便捷,我們寧可吃點虧,我們信用貸款寧可付出一些代價,不要傷了捐獻者的心。”
  這一次,西安骨髓捐獻志願者的遭遇,雖然看起來是由於資金有限的現實問題所致,但是,前後的兩件事,給志願者造成的困境卻是一樣的,都是因為公益組織自身的運行限制,而使得志願者的美好意願不能如願以償。不言而喻,類似這種讓志願者傷心的事件,匯聚咖啡機起來的整體社會效應,註定將會成為莫大的社會公益之殤。
  毋庸置疑,為了讓志願者的心意能夠發揮最優化、最大化的社會效用,社會公益組織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橋梁、中介作用,在宣傳、動員和組織社會公益資源方面,公益團體的組織化、社會化功不可沒,也是公益事業的發展方向。不過,如果社會公益組織不能成為溫室內設計暖的“志願者之家”,反而讓志願者的熱情屢屢受挫的話,肯定會損害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。
  志願者能夠自願去捐獻遺體、捐獻骨髓,讓其他社會成員從中受益,本身信用貸款就需要突破個人心理、傳統觀念的各種束縛,去做出自己的艱難選擇。因此,對於每一個志願者的公益行為,都需要採取認真、嚴謹的態度來對待,而現實中的公益組織運行,也需要制定出嚴密、周全的規則予以保障,同時還需要在資金上進行一定的預算籌集投入。這最終的目標總歸就是為了讓志願者的公益之心有一個通暢的出口,這是所有公益組織存在的最堅實的根基。
  而就遺體捐獻和骨髓捐獻過程中發生的這兩起事件來看,公益組織的一些所謂內部規定和任務指標,卻成了志願者行善受阻的直接障礙,只能說明有的社會公益組織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冷冰冰的“工具化”,公益組織應有的溫情似乎缺少了一點,並且暴露出了組織體繫上的“衙門化”、“官僚化”不良傾向。凡此種種的問題,在具體事情上,不僅慢待了志願者,也讓公益的社會價值從基礎上受到了不可忽視的衝擊,長此以往,肯定會降低公益組織的感召力。
  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特蕾莎修女曾經說,“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,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。不管怎樣,你還是要去營造。”首先,這是在勉勵每一位志願者,不管你遇到什麼誤解乃至於社會不公,仍然要保持慈善之心、公益之心。與此同時,有些公益組織是不是也需要從中體悟到一些語重心長的教誨呢?對於社會公益組織來說,少板起面孔,少設置一些繁瑣的功利性制度藩籬,多體諒志願者的心情和難處,多安排一些公益性的綠色通道,才可以避免公益之殤。
  文/寇軍  (原標題:志願捐獻受拒是莫大的公益之殤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70sabu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